如果光用财务的话按照上面的顺序就可以了,如果有供应链系统的话,一、采购管理
当月所有业务完成后要检查所有的采购发票是否全部结算,此关系到暂估数据和应付款数据的准确性。
二、销售管理
当月所有业务完成后要检查当月的所有发货单审核情况,销售发票否都复核,此关系到当月成品库存以及应收账款的数据准确性。
三、库存管理
完成了当月所有出入库单据的填制后,要检查是不是所有的出入库单都已审核。
四、存货核算
在完成了以上三项后,就可以进行当月的存货成本的财务核算了。
1、暂估成本录入(针对购进)
对当月未到发票的采购入库单进行单价的暂估
2、正常单据记账(原材料库、五金等)
过滤进包含未审核单据,对已有单价的出库单重新计算
3、结算成本处理(必须要做)
对当月结算的暂估单据进行处理,月末处理后系统自动生成红蓝字回冲单
4、期末处理
根据计价方式,计算出当月出库成本,同时生成暂估回冲单
5、生成凭证
因当发票在应付款里已生成凭证,月末需把红字回冲单和当月暂估的数据生成凭证
以上结束后到总账填制凭证,结转本月生产成本,算出半成品成本进行以下步骤。
6、产成品成本分配(半成品)
过滤时只选择当月单据,包括红字产成品入库单,对已有单价的重新分配
7、正常单据记账(半成品)
8、期末处理(半成品)
9、产成品成本分配(产成品)
过滤时只选择当月单据,包括红字产成品入库单,对已有单价的重新分配
10、正常单据记账(产成品)
11、期末处理(产成品)
以上结束后到总账填制凭证,结转本月完工产品,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
说明:核算中所有工作完成后,此时须把采购管理、销售管理、库存管理结账后再进行存货核算系统结账(有提示)。
五、应收应款管理
在结账时,系统会有一个报告表,提醒你当月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,例如当月收款单据是否都已制单,完成状态为“否”,可根据提示完成,当所有工作报告都为“是”时,即可结账。
六、固定资产
月末计提折旧,并生成凭证传递至总账,资产卡片如有变动,月末也须制单。如果选项中设置了“固定资产与总账对账不平的情况不允许固定资产结账”,那么在总账凭证没有记账前,固定资产不能结账,会提示对账不平,可在总账凭证记账后再进行固定资产结账。
七、总账、报表
把当月所有的凭证进行审核,记账,打开UFO报表,追加表页进行关键字录入,看数据情况,如没有错误,总账可以结账
如果提示本月工作未通过工作检查,不能进行结账,请单击“上一步”,看一下本月工作报告,在报告中会有当月所有业务完成情况,可根据报告去完成。
更多erp相关,请点击百度搜索:ERP

常见问答
- 你们的ERP适合集团模式?
适合的,适合多组织多工厂,需了解更多,请与顾问联系 13822145811
- 你们ERPr的与用友ERP,哪个好?
这个抽象了,用友很多产品线的,我们专注一个产品,与鼎捷易飞一个档次,我们性价比高
- 我们企业是做过食品机械的,你们做过这样的ERP吗?
ERP关注的是业务流程,技术改造并不是ERP包含的范畴,实施ERP的顾问不需要是食品机械的技术专家,其他厂用了,也并不代表这套ERP就完全合适于你的企业
- 你们实施erp一般是多久?
这个要你看购买多少模块,一般都要三个月以上,主要要看你们的基础资料的准备的情况的,管理规划,标准化程度的公司实施就很快的,三个月都能上线
- 你们erp可以实现一物一码可追溯?
我们叫序列号管理,就是手机imei,一部手机都有唯一的个识别码,什么时候生产的,什么时候出厂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可以跟踪到
- 傲鹏erp适合小微企业不?
傲鹏普及型ERP(OpenERP)仍然秉承‘标准、简单、易用’的设计指导方针,面向小型企业,规范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,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,解决核心的物料管理与财务管理问题
相关评论
- 来自[广州客户]的点评
我们是上市公司,也是用的傲鹏的erp,从10年开始,用了好多年了,唯一不足的不能集团模式,不能做到一个帐套多个公司的
- 来自[广州客户]的点评
我公司经过两个月的ERP选型,从软件的实用性,稳定性、扩展性还有性价比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,最终选择跟傲鹏合作,并成功上线,在这里给傲鹏点赞
- 来自[广州客户]的点评
用了傲鹏ERP后,我们的仓库数据准确率达到了99%,系统里面组合和拆解单挺好的。
- 来自[广州客户]的点评
我们选型时,找了很多家,他们都是代理商来做,只有傲鹏是分公司来实施的,我们的公司有些行业特性,需要二次开发,傲鹏在集成这块是不错的,打通了crm 商城,价格也不贵
- 来自[广州客户]的点评
我公司在没有用ERP之前由于订单量大,收款周期长,人员流动性大,所以很多货款有没有收,收了多少都是个问题。这个问题给我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上了傲鹏ERP后,收款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...
- 来自[广州客户]的点评
傲鹏ERP的稳定性很好,我公司用了三年了没出现过任何系统崩溃的情况,得益于他们20多年的技术沉淀。